未名网络周刊-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第二期 2005年09月23日 星期五
 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Dream Girls作者:pianoman 来源:未名交友
david fincher 作者:chihuahua 来源:未名交友
Secret Ballot 作者:娃娃脸 来源:未名交友
Before Sunrise 作者:syren 来源:未名交友
心动(Tempting Heart) 作者:flyinqq 来源:未名交友
《Lost in Translation》 作者:曲高和寡 来源:未名交友
   
Dream Girls, All About Music
作者:pianoman
来源:未名交友

Last weekend I went to Edison, NJ with other 17 friends to see a Musical Show called Dream Girls. After watching, I wrote a report to friends.

This musical was all about music, music star and music dream. That was a very good show and, I believe, a tough job for all the players.  

三个黑人姑娘,Effie, Deena, Lorrell, 从芝加哥来到纽约的Apollo剧场,参加歌唱比赛。她们给自己起个名字叫Dreamettes三重唱小组。她们唱的歌是Effie的哥哥 CC写的。尽管她们唱的很好,还是输给了一个唱的不怎么样,却有一个能谁说会道的经理人的男歌手。这时,Curtis出现了,毛遂自荐做Dreamettes的经理,并介绍她们为摇滚超级歌星James做伴唱。起初,James只需两个人伴唱,但是,三个姑娘说:Three or Nothing. James只好三个人全要。 

James表演非常棒,可以说是猫王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双重化身。为了使舞台更适合歌星的表演,在固定舞台前,又搭出一块临时舞台,使整个舞台呈现一个T形。James拿著话筒,从左边跑到右边,从后台跑到前台,屈着罗圈腿,摇晃身子,声嘶力竭地唱他的‘卡迪拉克车’和‘Baby, Baby'。现场的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看到James浑身上下都是戏的精采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尖叫。 

James的乐队越来越红。而此时Curtis却在盘算着如何甩掉James,让三个伴唱姑娘另立门户,成为主唱。他先是让Effie领唱一首R&B风格的 'I am changing'。成功之后,又把Effie换下来,让漂亮的Deena变为主唱。演唱的风格,从R&B转到更轻松的POP上。演唱组名字也改为‘Dreams'. 经过重新包装过的Dreams, 服装华丽,歌曲动听,舞台效果美轮美奂。演出又一次大获成功。Dreams翻唱了James的老歌。看着台上曾为自己伴唱的Dreams,靠唱自己的老歌赚钱,James在台下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Dreams演出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应有的快乐。Deena不想唱歌了,想做电影明星。被摔掉的Effie和James都在图谋东山再起。James脱裤子唱RAP也没能说动经纪人为他安排演出。而Effie在哥哥CC的帮助下,成功地为经纪人演唱了CC创作的新歌'One Night Only'. 这使她重新回到舞台。 

‘One Night Only'给Effie带来好运,同时,这首歌同时也被Curtis看中,又一次被重新包装,由Deena来演唱,成为Deena版的’One Night Only'.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Effie和CC闯进Dreams的演出剧场,和律师一起取得了Curtis的侵权证据,把Curtis送进了监狱。 

Dreams失去了经理人,只好解散。在最后一次告别演出中,Dreams邀请老搭档Effie同台演唱。四位Dream Girls,在星光灿烂的背景下,身着华丽礼服,轻歌曼舞。一曲‘Goodby, Dream Girls', 催人泪下。在一片惋惜声中,Dream Girls悄然消失在舞台深处。 

整个故事发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时间的进程,剧中有意识地把当时的流行音乐的风格,一步一步展示出来。从James的轻摇滚Rock&Roll, 到Effie的R&B,再到Deena的POP,加上James还不成熟的Rap,一代接一代向前发展。虽然,剧中经理人Curtis的形像不怎么好,但他对流行音乐走向的敏感,对歌手大胆的淘汰,却成为音乐发展的真正动力。我想,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回顾,是这个剧的一大看点。 

另一个卖点是,该剧中,有很多歌星演出的场面,里面穿插了许多舞蹈。很多是模仿杰克逊当年演出的场面。演员跳的非常好,一点都不比百老汇的演出差。值得一看。 

美中不足的是,主要女演员Effie的演唱不是很好,为整个演出失色不少。 

公平地讲,Dream Girls 戏的难度要比前一个Show' Aida'要高许多。是一个非常要唱工的戏。’省级歌舞团‘演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Dream Girls was converted from an old 1950's same name movie. You may be able to find this movie from local library or blockbuster. Next year, 2006, Hollywood will shoot a movie based on this musical. By that time, it will be very fun to watch the movie and compare the musical with what you just watched. 

Hopefully 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too.
david fincher
             作者:chihuahua 来源:未名交友
 
      [seven], N久以前一人猫家里看的那些victims大多是罪不致死,可他们也确实犯下了天主教七宗罪: Pride,Envy,Wrath,Sloth,Greed,Gluttony,and Lust. 若依圣经言 想必该造天谴,而那个要替天行道的killer其实也不过是在每个人犯罪的道路上再推了他们一把而已,好象只有这样一种掺不人道的景象才能够警戒和震吓世人,想起今天途径海淀镇,远远望去乌鸦鸦很多人,跟爸爸说可能是海淀堂,一看果然,上面赫然几个红子--上帝爱世人.我不知道爱包不包括杀戮.

杀手的行为以触犯法律为前提,但在上帝眼中,法律也只不过是人类众多障眼法的一种,后来david fincher在[fight club]里借助brad pitt的口说"自我完善要通过手淫和自我毁灭来实现"和我看的哥们说:丫彻底绝望了. 其实这话印象不深,我记住的是pitt抓住edward norton被化学烧伤的右手,用享受的声音怒吼的说的那句:肥皂最初来自英雄的骨灰,没有痛苦和牺牲,人类就不会进步. pitt全片几乎一直在怒吼,他说根本没有救孰,上帝不要我们

不知道david fincher是不是一个真诚的电影人,不过这不防碍我喜欢他.他不爱在知识体系和理论思考上和观众周旋,很像古龙笔下的阿飞,没有招式,一剑封喉.那感觉很像在给姥姥擦拭伤口时发自内心的真实,她平静淡定的脸庞下是血肉模糊的溃疡

你看到的哪些是真实的呢,都是真实的,那些伪善的人永远不懂得wild at heart其实是种珍贵,我选择生活在我给自己定义的生存意义里,可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挂去对付生活

我不知道david除了以狂野不羁的手法表现人类内心难以控制的暴力冲动和欲望之外,如何应对观众的蔑视和对逻辑理性的挑衅,他愤怒过么,他无所适丛过么

我不相信理智的爱情 我尊重理性的婚姻,就像fincher说过的,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sorry
 
 
Secret Ballot
             作者:winterguest 来源:未名交友
 
      昨天看了一部DVD,伊朗的作品,Secret Ballot。很多时候,当我打开DVD的包装,都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借它?当初挑中它的理由一点也没有记忆了。不过还是看吧。 

故事非常的朴实,甚至很平淡。在伊朗一个偏远的地方,选举日,女收票员和当地的一个男兵一起去收选票。很吃惊的是演技之自然,收票员略带一些女干部似的霸道,(想来也很自然,收票员应该属于干部,当然有些权威感。)粗线条的男兵也只能顺从,甚至在最初的不屑后最后投下一票。 

这部电影到底想说什么不知道,或许想表达伊朗也想培育这朵民主之花。虽然贫瘠的土壤让这朵花短时间内没有盛开的可能性。 

同样震动的是景色。当然不是可以吸引游客的那种,海边,非常干旱,黄色是主色调,满溢出一种无奈,和一种不屈服。 

这个女收票员让我思索,这么简单、琐碎而又耗费体力的工作,她干得很认真,一遍一遍重复解释,为什么要投票,怎样投票。当然,有很多次被拒绝。从对方看,也没有错,候选人不认识,选谁不选谁又有什么意义呢?沮丧有一点吧,但丝毫不影响她走向下一个目标。不过也决不是热情洋溢型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有些情绪低落,但看到来接她的是一架飞机(而不是送她来的小船) ,她很兴奋地跑过去。回头看了一下男兵,很短暂。 

期望不多,失望不多,但是绝对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我想,这是我应该学习的。 

想到的另一点是,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很wonderful的地方,只是我们太少了解的渠道。而在美国的宣传下,我们对伊朗知道的都是什么呢?伊朗在造原子弹,伊朗不民主,伊朗实行宗教统治,伊朗妇女必须戴头巾…看来,国际舆论导向还是很值得研究的。 

又想到电影里的一个镜头,汽车停在一个村庄前,一个男子在井边冲凉,上身赤裸。I don’t feel anything unusual at all. 男兵走下车对他说,cover yourself, don’t you see a city woman is there? 而汽车上的女收票员悄悄把投票箱放在车前遮住自己的视线。 

谁说这就是一种落后呢?

 
 
Before Sunrise
             作者:syren 来源:未名交友
 
       美国男青年杰西从布达佩斯西行的列车上巧遇了法国女学生赛利纳。他们在交谈中为彼此所吸引。杰西本该在维也纳下车,然后搭乘第二天的飞机回美,下火车之前他鼓起勇气邀请赛利纳与他一同下车,一边浏览这座城市一边继续交谈。在一座桥上,偶遇的陌生人邀请他们去看戏演戏;他们又偶遇一个算命的女子为赛利纳看手相;后来又有一位游吟诗人用他们随机选的词(milkshake)做了一首诗,很恰当描述了他们的景况和感受;两人在酒吧已付不出酒钱,但杰西说服侍者给了他们一瓶红葡萄酒,赛利纳则偷出了两个酒杯,两人在草地上把酒问月,畅饮畅谈。两人都深深为对方所吸引,但是又理智的明白第二天就各奔西东:一个飞回美国,而另一个则回到巴黎上课,各自会恢复各自的生活轨迹,而这美好的维也纳之夜就只是回忆而已,于是他们理智的做出成人的决定:从此不再见面。

天快亮时,他们伴着街道旁屋内传来的古钢琴声相拥起舞。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候,两人奔跑到赛利纳将要搭乘的火车前,久久舍不得道别,最终他们决定半年后还在这里见面,6个月后6点,再来这里见面。吻别后赛利纳上了火车,而杰西则赶机场巴士去了。两人就此别过。=========

刚打开这个电影的时候,就是普通的列车上的场景,一对中年夫妇用德语高声争吵着什么,做在旁边的赛利纳终于受不了,拿了行李包坐到另一个位子,过道那边,就是留着小胡子的杰西。两人从夫妇为什么争吵聊起,慢慢坐到一起,然后一起到餐车用餐聊天,然后一起在维也纳下车,度过美好的十四小时。很普通又真实的画面,看者情不自禁也进入了电影中,仿佛就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聊天,听杰西悲观的黑色幽默的论调,听赛利纳单纯美好的向往,看他们听唱片时悄悄的不露声色的彼此偷窥对方,莞尔他们在摩天轮的吻。是的,目睹两个年轻的生命彼此吸引彼此相爱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这类捕捉了生活中的真实又恰当的把那份真实巧妙的糅合到电影里,如潺潺流水般细细道来的电影,是我很enjoy的。真实的动人。当然,也有真实的可怕的,女巫布莱尔也是采用了真实的记录手法,看的人毛骨悚然,看者仿佛随着探险者直身于遍布恐怖的森林中了。

日出之前的后续,过后再看。。。。。。

 
 
心动(Tempting Heart )
             作者flyinqq 来源:未名交友
 
      片尾曲响起,字幕翻动。
    影片讲述的是三个人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是复杂的三角恋爱。
    小柔和浩君爱在年轻时,那时的爱纯洁而真切。陈莉是小柔最好的女性朋友,听她诉说与浩君的进展与挫折,也帮她偶尔向家长撒撒小谎,但这份情谊却慢慢演变成一种淡淡的却依然深刻的同性爱意。
    年轻时的孩子是真实的,却也是任性的。真实让他们相爱,让他们可以在冬日用厚厚的大衣为彼此取暖,让他们可以在床上相拥着一同看太阳的升起却什么都不干,而任性,却也可以让他们在分手时分得彻彻底底,分得干干静静,哭得昏天暗地也不会去努力挽回那轻易的“分手”二字。
    岁月流年,小柔和浩君彼此有了自己的工作。日本与香港,天各一方。再次在日本邂逅时,他们终于在高潮中发现自己还是如此地爱着对方,挂念对方。纵然那时,浩君已经有了妻子,小柔也有了男朋友。可年轻时深刻的爱,又是什么可以比的呢?浩君对自己的婚姻只是只字片语,而小柔也没有过问。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场美丽的邂逅而已。离开后,大家都还会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去。生活依然在继续。
    信纸上清晰的字迹,在日本和香港两地穿梭。就这样淡淡的保持着联系,一晃又是许多年。
    终于有一天,浩君的妻子平静地向他提出了离婚。他们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都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而且这两份感情都如此刻骨铭心,叫人如此难以忘却。
    当浩君堂突然地出现在小柔家中时,他发现,小柔家的房子变大变漂亮了,小柔的母亲老了,小柔成熟了,坚强了。咖啡厅里,一枚钻戒被他放在酒杯里,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来挽回这段年轻时就发生的情缘。可是,小柔没有喝下那杯酒。
    飞机场,面对即将回日本的浩君,小柔不禁与他相拥而哭。可,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她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就放弃了他?或者说,究竟这段爱情,是谁放弃了谁?
    又过了多年,小柔接到浩君的传真,她再次来到日本,见到久违的浩君,却是在她年轻时的好友陈莉的葬礼上。陈莉在病床上的遗言,终于让她明白了浩君年轻时为她所作的牺牲,也明白了这段爱的深刻与疼痛。回国的飞机上,一个精致的日式礼盒,打开却是一叠模糊清晰的天空的相片。
    她可以想像到,浩君弹着他年轻时最爱的那把吉他,可以想像到,浩君为了和她在一起,曾经把他心爱的吉他当了换钱,她也可以想像到,浩君在离开她的那些日日夜夜,曾经孤独地躺到天台上,用相机拍下那些天空那天云朵,记下他想她的每一天。   
    影片的拍摄角度很独特,片中的张艾嘉演了一名导演,她想拍一部年轻的初恋的故事。她找到编剧,商量剧情。在这过程中,她点点滴滴回忆自己的年轻,回忆自己的爱情。
    编剧问导演,那时为什么不努力地两个人在一起?导演笑了。这其实是她自己的故事。她想起自己的过去。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难以忘却的人,都会有自己深刻的爱情。而这一切,都是年轻时的心动罢。    影片中时光交错,镜头切换。淡淡的剧情,美丽的故事。感动的,是坐在屏幕前的我。
附:
心动 (Tempting Heart ) 
导演:张艾嘉
编剧:张艾嘉
监制:成龙
   庄澄
演员:金城武
   梁咏琪
   莫文蔚
   张艾嘉
   戴立忍
   苏永康
简介:
  导演Cheryl(张艾嘉饰)要拍一部关于初恋的故事,找了编剧(苏永康饰)一起谈剧本。故事的开始是一九七七年,女主角小柔(梁咏琪饰)只有十七岁,还在一间女校念书。男主角浩君(金城武饰)已经十九岁,去年大学没考上,现在在家中自修准备再一次冲刺,但他,花最多时间却在弹吉他上面,直到浩君第一次见到小柔,那一次小柔并不知道。透过一个音乐行的玻璃橱窗,浩君看到她不小心撞到玻橱窗上,却假装没事,直至知道没人看到,又痛得捂着头。她这一个清晰的印象,令浩君第二次真的面对小柔时,居然撒了一个谎─介绍身边的女伴是他的表妹。却也因为这个被全世界都看穿的谎,使小柔凭她女性的直觉,知道将会有事情发生。第叁次见面是在一群爱玩音乐的男孩子练歌时,他们二人终於说话了,而且是小柔主动的。因此浩君认为这一段恋情是小柔追他的,只是浩君後来居上。二人爱得彻底、直接,昏天黑地,十七岁的爱是从不修饰的。
  二人除了没有发生肉体关系之外,其他全部付出。小柔身边的好朋友陈莉(莫文蔚饰),穿插在这对恋人之间,是小柔倾诉的对象。有时是泼冷水的,但也是小柔向家中撒谎的好藉口,当然更是他和浩君最适当的传话筒。直到有一个晚上,浩君和小柔舍不得分手回家,只想一起共渡,他俩最後居然是穿着整齐相拥,听着隔壁旅馆房间男女做爱呻吟声直到天亮。二人笑着冲出旅馆,这一夜太美妙了!但这一夜却也成为二人永远分手的起因。大人永远都认为小孩子不懂得什麽是爱情,等大了再谈爱吧!思想复杂的大人怎麽可能了解单纯的情感是如纹身般的印在心上。但大人的权威无上,最终为两小无知的爱情自动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导演CHERYL告诉编剧,在同一时候陈莉向小柔表示了她的爱意,小柔一时无法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同性爱意,竟然一巴刷到陈莉的脸上,那一天小柔同时失去两个她心爱的人。编剧有些愕然这故事的发展。
  若干年后,浩君早已放弃考大学的念头到了日本,去寻找另一个生活的开始。二十五岁的他在旅行社里找到自己能力可以胜任的工作,为华人旅行团做翻译和导游。即使工作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份,没有放弃的依然是他的吉他。或许那不只是一份爱好,还是份默默的怀念。当初为了需要金钱而典当了的吉他,后来又赎了回来,也带到日本。就算买了新的,这一把是舍不得丢弃的。
  在一个忙碌混乱的下午,小柔的面孔突然出现在浩君面前。两个人都愕住了。没有想到的是,幻想过数千次的重逢,竟然是这样。更没有想到的,是依然未变的心动。
  成长了的小柔,已是香港一家时装公司的买手,经常四出办货,东京只不过是其中一站。但当二人走在一起,似乎又回到少年时期,只是这一次,二人没有任何考虑就做了当年没有做的事。即使浩君坦诚的告诉小柔他已结婚,而小柔自己也不停有新男朋友,他们还是相信,这份爱是不变的。浩君和小柔就是浩君和小柔,与别人无关,也不是什麽忠诚不忠诚。是任性的,是不负责任的。
  故事写到这里,编剧终于感觉到这个故事和导演CHERYL有关,他好奇的想知道故事如何发展下去。
  二人依然天各一方,继续自己的生活。只要小柔没有要求浩君离婚,或有任何巨大的改变,小柔似乎满意目前的状况,直至有一天,浩君回到香港,拿着戒指向她求婚时,这段感情才受到最大的考验。
其实受到最大考验的是导演CHERYL,从整个故事发展中,她一点一滴的回到自己的过去,发现了自己多少无心之失,还有浩君为自己做了许多当年见不到的牺牲和放弃。此时,浩君由日本来了一份传真,CHERYL终于勇敢的到了日本去面对这一份真实的往事,和那些浩君从未告诉她的事情……   这个剧本到底拍了没有?……并不重要。在CHERYL心中,它依然是最美丽的恋情,因为,它发生在十七岁……那时的爱是简单而没有杂质的。谁说小孩子不懂爱情呢?

 
 
《Lost in Translation》及最好的电影
             作者:曲高和寡 来源:未名交友
 
       又看了一遍《Lost in Translation》(“迷失东京”),突然想到“什么是最好的电影?”这个问题。记得当年在大学,学到过梁实秋“最好的文学作品是关于超阶级的人性”的论述以及对这一论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学观”的所谓“批判”。那“批判”说些啥早已不记得了,不过对梁先生的论点却依然记得。

是否存在“最好”的电影/诗歌/小说/戏剧的问题在后结构主义盛行的今天已经变得有点不时尚了。不过后结构主义的致命伤就在于对所有“宏观叙述”(普遍性命题)的全盘否定。因此彻底的后结构主义将走向虚无。如果没有对某种普遍性命题的一定程度的认同,人类社会的交流与进步就变成不可能了。好/坏,善/恶,美/丑就没有了界限,人们将无所适从。

我相信人类社会某些普遍性命题的存在,论及电影和其他文学作品,见仁见智虽然难免,但是趣味的不同不能成为品味无差别的托辞。譬如你可以喜欢某一种类型的电影,我可以喜欢另一种类型的。但是对于同样一部电影,基本的判断(好/不好)却应该有某种共同的基础/标准。

显而易见,我相信存在“最好的电影”。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是最好的?触及人性的电影。具体一点,讲述人与人的心灵沟通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就是普遍人性的电影,是能够有超越时间的价值的电影。在我看来,《Lost in Translation》就是这一层次的电影。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是年过半百的过气影星,迫于生活到东京排广告;一个是二十出头的耶鲁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陪同丈夫(摄影师)到东京工作。他们住在同一家酒店,由于共同的失眠相遇,相识;两颗心在短暂的时空错位中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振。

这样简单的故事,没有激情奔放的做爱场景,没有曲曲折折的故事,没有暴力,性,好莱坞的模式;有的只是微妙的心灵沟通的努力。而人性的一个普遍命题不就是与他人沟通的努力吗?寻求心灵的沟通不就是现代人作为个体的孤独灵魂最大的梦想吗?

影片的名字,直译的话意思是:(意义)在翻译中散失。因为心灵的沟通不能通过“翻译”来实现,“翻译”是在心灵无法沟通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力的替代。翻译是极为局限的,是“言传”;心灵相通却是难以言传的。

悲哀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几乎是不可能的。像《Lost in Translation》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样的心灵相通也是非常少见的。误解与偏见主宰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返回顶端
版权所有: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编辑部:contact_mitbbs@unkownspace.net
文章版权归其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