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网络周刊-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第四期 2005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德国打工散记   作者:viola9714  来源:未名交友
感受德国      作者:viola9714  来源:未名交友
[Ugly System]丑陋的德国高校教育制度
                作者:
iNCReDiBLe   来源:未名交友
意淫走向高级还是阴暗
                    作者:something  来源:未名交友
Reunio n,暴风雨和取消的航班
                    作者:picnic     来源:未名交友
   
 
 
  德国打工散记
  作者:viola9714  来源:未名交友

4月22日 星期二

    利用一天学习的课外晚间找地方打工真是一种锻炼。一个店一个店的询问,直到找到为止。刚开始还真有点放不下架子,别人在里边吃东西、聊天儿,你进去却是找活儿干,一般是被拒绝。后来也没什么感觉了,说习惯了也好,说有经验了也好,说脸皮厚了也好,终于找到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餐馆端盘子。每小时6欧元,没小费,因为老板收钱,打过工的人都说少。唉,先干着吧。

    明天一早去办工作许可证,交25欧元,可打工90天。这个钱不花不行。25欧元,一天不就赚出来了。明天去试工--端盘子。想到自己将有一笔小收入,心里特别兴奋。我想先给妈妈买一套欧莱雅的护肤品。还没开始赚钱,已经计划怎么分配了。嘿嘿。


4月23日 星期三

   试工4小时,给钱了――24欧元,加1.5欧元的小费,共计25.5欧元。算是把办工卡的钱给赚回来了。

    店里明显忙,但只是满了1/4的座位。客人都很和气。当我听不懂他们点的是什么时,有的客人就不厌其烦地一边说没关系,一边自己找到要点的菜名号码。有一桌是退休老教授,既风趣又和蔼。他们点菜时,我紧张得不得了。他们反而跟我开玩笑,还说:不要紧,坐下来,我们慢慢把这些名字搞清楚。那架式像给学生解答问题似的,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最终,他们把点的菜写在纸上,我只管递给老板就完事了。老板给那些退休老教授结帐后,其中一个给我10欧元,说是一小笔助学金,还说,他的学生时代也不宽裕,也有打工的体会。这样的“小”费,不只让我高兴,更让我感动。和昨天给小费的那对夫妇一样,他们说我的德语很纯正,比一些南德人说的还好。当得知我只在德国待过半年,就讲一口标准德语时,他们一个个吃惊得不行。不过,我也不嫩,这样的表扬听多了,多夸张的话、多惊讶的表情都不动容。

    三间店面,40多张桌子,号码搞不清,送错饭菜的事也有过。总之,“大风大浪”、什么糗事儿都经历过了。这其间,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了,自己端盘子,叫我去厨房帮工,好在没多长时间。打工嘛,看在钱的面子上,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幸亏客人素质高,没跟我较真儿。不然,我这样的招待,几个饭碗也保不住啊。

    按我的保守估计,一天24欧元的纯收入,半年多下来,也算是“巨款”了。当然,重中之重还是求学。

5月1日 星期四

    今天是“五一”,不用去餐馆上工,全天歇着。本来觉得1小时6欧元工资太少,还想抽空找别的餐馆试试“跳槽”的可能。但一想,别的地方1小时也就是7欧元,至多8欧元。如果一个星期只用你几个小时,还不如这里6欧元但每天晚间都有活干好。重要的是晚饭免费。刚开始的一两天,我不好意思吃。昨天,老板问我时我对他说想把晚饭带回去吃。于是,跟厨房的大师傅打个招呼,要个Piz-za带走。大师傅在一边烤,我在旁边看着,跟他聊天儿。烤什么样的,随我自己便――“奶酪多一点,火腿多一点,要带点辣味的。”除了不能多带几个,上面放什么全随自己意。在厨房里看师傅给我烤Pizza是一天工作最开心的时候。大约10分钟Pizza就烤好了,可以带回去享受了。如果卖给客人的话,这个Pizza也要7-8欧元。这样想想,1小时6欧元也不赔嘛。

    打工也不是没白天没黑夜的连轴转。比如今天,老板说不用去上工,我就歇着了。只不过是被动休息,不是主动休息。我正好检查一下我捡来的那辆自行车,等熟悉一段时间,上下班还是骑车好,既不用受汽车钟点的限制,又锻炼身体。


5月2日 星期五

    店里的员工多少都有点欺生,特别是那个葡萄牙调酒师。我一次只能端一个盘子(太重,更要命的是烫!),他就非得一下子抄起三个盘子,从我面前“蹭蹭”两步,疾走如飞地端过去,嘴里还十分不满地嘟囔着骂人。我想,都是给别人打工,何必呢。

    刚才,同事过来串门,跟他讲了那个葡萄牙人怎么“欺负”我。他出主意说,你当时就应该伸脚绊他一下,让他逞能!说着,还给我一个太极短训班的广告,让我练太极对付他。搞笑得很。

    我在餐馆出了很多很多糗事,还好,食客们大都很有风度的。本来是你把事情办砸了,他们不但不会揪住你的小辫子,让你下不来台甚至丢饭碗,还马上说一些体谅的话,安慰你,有些人甚至让我相当感动。一个客人要Pizza,说了个名字,我听不懂。他看出我是生手,很和气地说:“没关系,我自己找一下号码,就不会出错了。”说着,从兜里掏出眼镜,慢慢翻开菜谱,给我找出号码来,还安慰我说:“刚来的吧,没关系,慢慢就好了。”一点也没有不高兴,不耐烦。打工不易,赚钱亦不易乎!


注:该日记发表于2003年6月16日《青岛财经日报》“教育周刊.走出国门”



     
         
 
 
  感受德国
  作者:viola9714  来源:未名交友

    从德国回来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半年国外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经历还时常激起新鲜的回忆。


原来课是可以这样上的...

    入学第一周是自由选课的时间。为了了解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为了增加和德国学生交流的机会,我把Stelling女士的“中国概况”列入课程表。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学生出现在她给德国学生上的课上,让她和同学们十分吃惊。可Stelling女士的授课更是让我吃了一惊。

    一开始她就出了若干个题目,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对所选题目做90分钟的报告。“这学期她可轻松了,不用讲课。”我心里想,可我们学生一点儿也不轻松。老师将根据报告的内容、结构和做报告人的现场表现评分,并作为本学期该科的成绩。哇塞,马虎不得。

    供选择的题目大都相当有趣。比如:中国的妇女;旅游在中国;中国菜等等。我们组的题目是“中国年轻人与老年人;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别看每组有六七个人,但因分工十分明确,每个人都偷不得懒。我负责介绍青年人的状况。经过三周的准备,我们终于一同站到全班的最前面。一群外国人作为我第一次作报告的听众,心里禁不住打鼓。毕竟德语是他们的母语,而对于我却是外语。来不及细想,主持人几句开场白后,就引入了正题。我也像一个上了战场的士兵,全神贯注于每一个细节,尽我的全力。同学们听得都很专注,期间还有人提问。我也不再紧张了,很顺利地完成了我的任务。德国同学们的掌声和叩桌声(德国大学生表示欢迎的方式)响了许久。辛苦得到了肯定,真的很有成就感。


德国朋友的真情

    “听说德国人很“冷”……”这是很多朋友听说我学德语专业后,冒出来的第一句话。我也莫名其妙地摆脱不了这种偏见。但和德国人相处半年后,我完全被他们处处替别人着想的真情所感动。

    同班同学有个叫Verena的女生,听说我很想通过看电视来学习德语,就开车回家把自己的电视机运到我的宿舍,我可以到学期结束再还给她。这对我半年来德语语感的培养起了很大作用。当得知德国校方破例邀请我延长半年在本校实习的喜讯时,她十分高兴并慷慨地延长了我对电视机的“使用权”。

    临出国前,表姐拜托我收集一些外国邮票。于是我先问了同宿舍不同国籍的大学生。他们陆续送来了一些本国的邮票。积少成多,一周后一个信封就装满了。觉得完成了任务,我也把这事儿忘了。大约一个月后,同楼的德国女士Jennie来敲门,又送来几张英国和德国的邮票,还给我逐一讲述了每张邮票的意义。其中几张明显是从风景明信片上剪下来的。原来她每月回斯图加特的家一次,这是从家里搜集来的。又过了一些时候,她的男朋友来康斯坦茨看望她时,又给我送来一些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邮票。肯定是Jennie告诉他的。一个一米九多的粗壮小伙把邮票收拾得板板正正、干干净净,真是不易。我的事儿自己都忘了,这些德国朋友竟然还一直记得,并这么用心的帮我,能交到这样的朋友,真是幸福。


德国的环保

    早听说西方国家的环保如何如何出色,百闻不如一见。初到德国的我,还是禁不住惊羡于这个国家的洁净。出法兰克福机场时,夜幕已经降临,看不清太多东西。坐在来接我们的朋友的车里,能看到高速公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树。第二天一早乘火车去我们的目的地――康斯坦茨,铁路两旁的风景真够得上可以享受的程度。火车仿佛行驶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时而是牧羊犬和羊群在草原上闲庭信步,时而是山坳小镇教堂的尖顶在秋日艳阳下迸射出耀眼的光芒,时而经过一段隧道,进入一片树木高耸、溪流淙淙的纯净野地。而这期间永远不变的背景则是秋日树林特有的缤纷和从脚下一直绵延到天边的纯得发亮的草地。这时,身边一位带着两个小孩的德国妇女向我介绍起一个路边刚经过的地方:那些散落在树林里的各式各样的木屋实际上是黑森林的一处建筑博物馆。它收集了不同时期黑森林地区住户的典型房式。多美的黑森林呀!心里想着,一定要再来仔细地游览一次。

    到康斯坦茨安顿下之后,更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国人无处不在的环保意识。比如德国十分讲究的垃圾分类,还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中国学生好不适应。生物垃圾、废纸、可回收包装物、不可回收物以及玻璃瓶都要严格分类投放。就连玻璃还要分3种颜色(绿、棕、无色)分别归类。去超市购物,会看到很多老太太挎着竹篮买东西,许多人都用自己带来的布袋子,大学生们则从超市里拿个空纸盒抱在胸前装东西。超市有塑料袋出售,塑料袋上印有“重复利用方便袋,利于节省,谢谢合作!”的字样,但除非万不得已,是没有人买的。更令人叹服的是,我在宿舍见到一个德国男生把盛番茄酱用的玻璃瓶洗干净,然后才扔到垃圾箱。他说,瓶里的食物残渣不属于玻璃类,会给玻璃的重复利用造成困难。德国人的认真由此可见。

    后来,游览黑森林的计划没有成行。但乘火车去其他地区游玩时,也看到了沿途似曾相识的风景。虽不及黑森林那扑面而来的气势壮阔,但到处蓊郁的林子和自然的气息却分明传递了一致的信息:那大概就是德国人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吧。


注:该文发表于2003年6月5日《现代教育导报》三版“艺馨风景线”


     
         
 
 
  [Ugly System]丑陋的德国高校教育制度
  作者:iNCReDiBLe   来源:未名交友

本来已经与教授约好了10月26日口试,今天去考试中心报名,居然被告知说不准。疯特。

   这里的理科学习分为基础阶段和主要阶段。主要阶段一共有三门口试和一篇论文。口试分为三个方向:理论方向、实践方向和深化方向。参加口试的前提是分别要拿到理论和实践方向的seminar和深化方向的practica证明。

   从第四个学期结束基础阶段的时候我便开始申请这些seminar和practica。希望一个学期最好能做两个,早些毕业。可是居然一个都申请不到。因为报名的人太多,系里便会优先考虑学期数高的学生,不可能扩招。申请不到,就没法考试,只能往后拖延。

   第六学期总算拿到一个practica的位子,做完之后本来以为这下可以考深化方向的口试了,结果考试中心的大妈今天告诉我:不行,深化方向的口试前提不仅是practica证明,还需要理论方向和实践方向的seminar证明,也就是说,它必须放在最后面考。另两门口试现在也没法考,也是因为没有seminar证明。也就是说我毕业的时间基本取决于他们对我的仁慈程度。只要拿不到seminar的位子,就没法早毕业。本来8个学期稳搞定的事情,硬是要把它拖成不可能。难怪这个专业的平均学期数是13.2,除了德国学生本来就比较懒这个因素外,课程和考试制度的不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据数据统计,德国取得大学学历的年轻人的平均年龄为27.9岁,明显高于其它国家(英国23岁,美国24岁,法国26岁)。这一局势如何能与国际接轨?

     这样白目的高校制度,基民党居然还好意思主张向攻读第一学位的学生收取学费?!

   无聊时曾经算过一笔帐。假设今后每个学期要交650欧的学费,加上学杂费,差不多1600欧元一年。外国学生一般是没有奖学金的,照这样的收费在这里基本不可能自食其力。德国法律规定,外国学生每年最多可打180个半天的工。假设一个学生打满这些时间的工,每个小时算他能赚到8欧,扣完税剩6.8欧,180x4x6.8=4900欧元。除去学费1600欧,剩3300欧为生活费。每个月房租加保险加电话费保守算的话要250欧,一年总共3000欧。剩下300欧,除以365天,每天只允许开销不到1欧元。

   买一个土耳其烤肉饼就要3.2欧。1欧元差不多够买两个小小的甜面包。剩下那两顿怎么办?怎么买书?怎么看电影?怎么去咖啡厅?怎么旅行?万一还丢一次钱包怎么办?

   德语不太好的学生往往还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做些流水线之类的活,连8欧每小时都不一定能赚到。再者说了,如果一个学生每年真的打满180个半天的工,除去节假日,一年的一大半时间每天都要上半天班,还怎么好好学习?这不仅仅是外国学生的问题,想要自食其力的德国学生也是负担不起的。那是不是没钱就别读书了? 教育的宗旨何在?

   总之,学制长,再加上费用问题,在主张欧洲教育一体化的 “博洛尼亚决议”正式实施以前,如果你不是贪官污吏的孩子,而且入学后还想要看到毕业的那一天的话,那就请先止步吧。宁愿去考个TOEFL或是GRE什么的,去哪里都比到德国要强。

 

     
         
 
 
  意淫走向高级还是阴暗
  作者:something 来源:未名交友

   南京有位小姐穿时尚短裙到某广场游泳,走到广场内一块景观透明玻璃上时,一女士从老远处喊,让她注意脚下玻璃,并用手往下指。王小姐向下一看,透明玻璃下是一个游泳池,池里有个男人偷偷抬头向上看。王小姐赶紧捂着裙子狼狈逃离。

据记者观察,这块透明玻璃是进入泳池的必经之道,前来游泳的佳丽若想从此过,春光无法不泄(除非穿长裤)。

   设计者的意图路人皆知。这个广场的负责人还大言不惭地介绍,设计这玻璃通道当初还是一个亮点,是一个吸引客人的特色景观。不难想象,泳池里每天生意的好坏和广场上美女出现的频率有关。而来这里的客人,自然以男性为主。
 
   正是为了满足男人意淫的需要,不知不觉中,意淫代替了真实的需要,在现实中越来越旺盛地滋长。是现在的人学历越高素质越低?还是暧昧已成为最新生活主题?人们好像越来越善于隐藏自己,其实内心的阴暗却与日俱增。
  
   有网友新近自创了一个汉语拼音缩写:YY(即意淫的开头字母)。说现在的人,无论男女,都生活在意淫中。但又掩饰得分外的好,表面上轻易看不出来。社会好像很健康,人人好像都头脑简单、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有人知道在工作背面他们的私生活,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你看到的多数只是现象而非本质。而维持这些表面现象的平衡点,就是意淫。网友笑说,YY这个词迟早会流行起来,因为人们会越来越缺少不了它。
  
   男人每天晚上不知疲倦地登录情色网论坛,女人不顾死活地追求足球明星至茶饭不思,网络上素昧平生的人之间互相牵挂和爱恋,不断把自己照片拿给别人强暴或干脆脱光自己的人迅速蹿红,以及对所谓美女作家或“宝贝”们的围剿和无厘头的追捧……意淫已渗入每一个参与者的骨髓(几乎没有人不是参与者)。
  
   据说还有个新词,叫群体性意淫,区别于个体性意淫(比如网恋、****)。尤其以网络BBS(纸媒也算,但基本慢半拍)这种形式大肆发展。多以标榜生活方式为标签的内容和思想出现,这是对小资生活的意淫;而先锋或另类、叛逆被视为时尚,此类BBS立刻人气激增———这就是追捧者们的群体性意淫。
  
   埃里卡?荣在他的《害怕飞行》里描述了一种现在非常出名的“无拉链式****”(说白了就是意淫),认为它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远非一般的****能比。但我总觉得这种心态不够健康,爱就爱,何必猜度和隐藏?
  
   有人认为,意淫因其在人类色情行为发展史上脱离了动物本能的、肉体的**,而专注于精神上的色情活动,应该说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性行为。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意淫越来越呈现出新趋势,或者说网络为意淫提供了最佳的滋生条件,并愈演愈烈。现实生活自然也终不能幸免。“更高级”有时候意味着“更阴暗”。暗地的伤害比明处来得更强烈和彻底。21世纪,果真进入了一个意淫时代?“一帮强*犯在台上表演自己的故事,一大帮意淫者在台下看着,这种风景越看越让人怕。”

 

     
         
 
 
 
  Reunion,暴风雨和取消的航班
 作者:picnic 来源:未名交友
   

   我和老公分居两地,已经三年多了。分居生活的艰难我深有体会,但是这种艰难的狰狞面目从来没象前天那样逼近过。
  
  
前天是我去看望老公的日子。从这学期开始,我和老公说好每个月见一次面。我的schedule非常紧张,不容易抽得出时间来做旅行。从一开学,我就费尽心思把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在周四前做完,这样我就可以利用周五和周末来一次小旅行。虽然定在前天出发,然而一周前,我已经开始激动了,每一天醒来,我都会告诉自己,又离见面的时间近了一些。在电话里,我们热烈讨论着要怎样度过两个人的周末。一周来,我卖力地干活,辛苦并欣喜着。随着日子一天天推移,我的喜悦也越来越大。眼看着一周的任务一件一件地完成了,见面的时间也近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活得这么带劲过!

   傍晚的飞机,在C城转机,预计午夜到达老公那边。我按时来到了机场,却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C城暴风雨,早就应该到达P城的飞机还没有从那里起飞,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起飞。前台人员说如果飞机在9点到达P,我也许能赶上connection,但是一切都没有保证。就是说,如果我赶掉了connection,就得等明天早晨的飞机,而且航空公司不提供lodge,因为天气造成的delay不是他们的责任。我忐忑地等了一个多小时,又传来消息说,飞机已经离开C,正在赶往P的途中。候机的众人欢呼雀跃,我看了告示牌,上面写着飞机将在9:30到达p。我的心一下子掉到冰点,一面和老公联系,一面咨询前台是否还能赶上connection。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沮丧极了,准备退票,就此打道回府。偏偏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消息,原来我要赶的那个connection已经delay到半夜了,尽管我得凌晨6点才能到达目的地,但至少我safe了!

   就这样等了有快4个小时,在电话里向老公报道了n次战况,终于盼来了飞机。看着那班机上的乘客鱼贯而出,我感到一种劫后余生的侥幸。候机的乘客中也爆发出了好几个小时以来第一次欢笑。就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前台小姐的声音出现了,宣布今晚所有的航班全部取消!

   她的话音还没落,已经有乘客乖觉地站到前台,排队换票。我却迟疑着,完全不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就算一切顺利,我和老公相聚的时间将会因此被大大缩短,而我们的相聚是用小时来计算的!最糟糕的是,现在已经快午夜了,不回家,我没有地方可去。回家?我就无法赶上明天最早的飞机。再晚一些的飞机,对我来说将失去意义。

唯一的选择只有退票。

   站在长长的等候换票的队列里,周围的一切喧嚣突然变得那么陌生。金黄色、棕色、灰色、黑色头发的人们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向着各自的手机嘟哝着各自的情绪。我身边站着一个胖胖的白种女人,不停地拨着电话,和不同的人交涉着因为班机取消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发出种种的命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安排。

   我呢?我拖着一下子变得好沉的行李,默默地站在人群里。拿着手机,听着电话那端老公的沉默,眼泪开始不争气地掉下来,一颗,两颗。悲伤的情绪如同浓雾将我层层裹住,四周变得模糊,喧嚣的声音也开始显得遥远。我啜泣着,无力地与那点残存的理智争斗着,想要把眼泪吞回去。我试图向手机发出一些冷静的可以辨认的声音,但是每一次尝试,都会带出来更多的泪水。

   也许在那个时刻人会变得格外敏感,泪眼婆娑的我立刻感觉到从队列前后射向我的各式各样的眼光。那些试探的眼光,一旦接触到我的泪眼,便立即躲闪开了。那些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脸上,或许有过一丝表情,也迅即消失了,依然变成原来冷静的优雅的毫无表情的面容。我突然发觉自己的处境那么尴尬。是啊,我怎么可以在衣帽周全、文质彬彬、不露声色的公众场合freak out?我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尽管内心愤怒着,不平着,遗憾着,失望着,悲伤着,却仍然摆出一副平静的脸,礼貌地冷静地有理有据地和前台交涉。这才是一个社会人的做派!情绪,情绪有什么用?更别说只发生在你身上的那点小情绪!我们看重的是大众(你看,很多人都可以改行程,而且大家都保持了冷静的姿态)而不是个人(你,只有你freak out了,你是个异类!)。我们关注的是结果(换票/退票)而不是过程(你个人会因为这次事件受到怎样的影响?尽管无法改变退票的结果,怎样可以让接受这个结果的过程舒服一些?)。

   可是,我怎能不freak out?!!那么多天来的期待和努力,就此全部化作了泡影。那些怀着希望等待的小小喜悦,那些随着日子的推移逐渐成长的欣喜,还没有开出花来,就此调萎死亡!不仅如此,在候机厅的四个多小时,我的心绪被航空公司一条又一条的消息所左右,而我怀抱一丝希望,在如潮水般涨落的情绪中执着地等待再等待。然而到最后,等到的却是一张退票清单!!!

   我愤怒,为着这些情绪的愿望的期待的破灭!但我却找不到谴责的对象。我该责备谁呢?航空公司说了,这是天气的原因,不是我们的责任。是啊,天气,谁能控制天气?!只要把事件的发生推到人类无法控制的事物身上,人类就可以脱卸责任,还能赢得大多数同类的理解,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彻彻底底的文明人社会人,我们看数据不看个案,我们看大众不看个体,我们看结果不看过程!作为个体的人的遭遇、经历、困境、伤痛、失望,永远不成其为问题,永远得不到着眼于那个人的特定生存语境的关怀。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为乘客换票或者退了票,这次事件就圆满地解决了,就算是它考虑到了每一个顾客的“需求”了。至于个人特定的经验和遭遇,没它的事儿。这是个可怕的逻辑。更可怕的是,大众也接受了这一逻辑,沉默的自觉主动地合作着。当我在众人中freak out,却发现周围的人以沉默和冷漠相对的时候,我那巨大的悲伤被无形地冲淡了,直到变成一杯白开水。

   也许,就象他们说的,你永远看不到鱼儿流泪,因为它生活在水里。我想说,你永远看不到那一条鱼儿的泪,因为所有其他的鱼从不知道流泪。

   深夜,极度疲倦地回到远离机场的apartment,我解恨似的吃掉了一包葡萄,一只苹果,一碗粥,一块豆腐干,n多咸菜。

   第二天,我发现自己病倒了,并且对于我们的文明社会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后记


已经说完了,哭完了,病过了,还有什么后记呢?

   不能不写这后记,因为某一个人。

   一个在我走出队列、坐在候机厅的角落里独自啜泣的时候走过来安慰我的陌生人。不知道自己坐在那儿有多久,突然感觉有人轻轻碰了我一下,轻轻说:"Hey, are you OK?"我泪眼婆娑地看着蹲在我跟前的他,东南亚人特有的高颧骨,和我一样黑色的眼睛,眼角有一些经历风霜的皱纹。一个陌生人。我把视线投向远方,发狠地说:“NOI am not OK.”他楞了一下,大概没有想到我这么情绪化。然后他解释说,他也是乘客,从下午2点就在等待这班飞机,现在航班取消了,他没有地方可去。他也许以为让我知道处境艰难的人不止我一个,会让我好受一些。可是我没领情,这无法抵消我内心极度失望带来的悲伤。他问我今晚有没有地方去,我说我没有地方去,但这不是我哭的原因。他于是竭力想要弄清楚我的处境。说实话,我并不很信任他。大家萍水相逢,我要去哪里,去见谁,以及为了这次旅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何必告诉他?他又怎能理解我内心的失望呢?于是我只是泛泛地说,我要去见很重要的人,而且只能待很短的时间,可是现在我去不成了。他点头说,原来是这样,我要是你,也会哭的。看得出来,他想逗我笑。可惜我的笑神经在那个时候全部死亡。我嘟哝了一句什么,他没听清,我说: “Never mind. I said never mind.”我就这样不客气地打发了他。他黑色的眼睛始终带着微笑,干净的笑。临走,他说:“Good luck.”

   他的到来让我慢慢冷静下来。至少,我不再那么愤怒了。我知道在一堆彬彬有礼然而冷漠的人群中,有那么一个人,曾经朝我伸出过关怀的手。望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感到一种力量,在慢慢回到我的身体里。

   退了票,等待班车的时候,我又碰到了他,和两个朋友在一起。还是他先走过来,说: “Hey, are you feeling better?” 看着他黑色的眼睛,我笑了,点点头。他揶揄地说:“前一班飞机把我所有的行李都带走了,我一无所有了,也没有地方可去。你呢?” “哦,我回家去。”他笑着说,那么后会有期,你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我的,他伸出手来,我们握了手。也许因为他的手太温暖,我竟然没有听清他的名字。依稀恍惚,彷佛听见他说:“I am Silk”。

   Silk?我想,这个名字好特别。可是我没有问。我们就这样道别,在午夜的机场。

因了他,我觉得,生活还有希望。

 

 
         
返回顶端
版权所有: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编辑部:contact_mitbbs@unkownspace.net
文章版权归其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