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网络周刊-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第四期 2005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主办: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无车族的加州游记
南锡见闻
黄石国家公园

作者:allbymyself
作者:Ufoermann
作者:
EYU
来源:未名交友
来源:未名空间
来源:未名交友

无车族的加州游记
作者:allbymyself
来源:未名交友


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度
,有车自然是走遍天下;无车呢,倒也不会寸步难行.这个圣诞节,两个无车族就踏上了加州之旅.

   第一天 洛杉矶

   
圣诞节的早晨, 洛杉矶下着濛濛细雨,天气预报说早上有阵雨.反正在洛杉矶只有两天,怎么样也要出门,只有祈祷下午能天晴.旅馆紧靠
着地铁站,(这一点是无车族出游的关键,交通方便,位于市区中心的旅馆) 坐红线到好莱坞/HIGHLAND,下车就看到脚下的星光灿烂,五角星中
间有明星的名字和一个小图标表明他/她的类别,电影,电视,唱片,有一个象广播,另外一种没记住. 这个街区大概就是好莱坞大道的中心了,KODAK 剧场紧贴着CHINESE THEATRE. KODAK 剧场的柱子上镶着历年OSCAR最佳影片的名字, 从50年代的卡萨布兰卡到近年的TITANIC,英国
病人, 还预留了快到2100年的位置. CHINESE THEATRE 门前的脚印手印比想象中的混乱, 每个人在石板上都彰显出自己的特色,最靠前的吴
宇森同时刻上了中文名字. 找到了我最喜欢的蓝眼睛PAUL NEWMAN, 他和妻子的名字刻在一起, 看那脚印手印秀气的很,不象施瓦辛格的大脚.雨还在下, 人不算太多, 还可以照两张近照. 好莱坞大道上其他的部分就象广州的上下九, 路边排列着一个个小店,唯一的特色是拉门上都画着明星的头像,因为过节,商店都关门,我们倒象是走在明星画廊.


   离开好莱坞到MELROSE AVE.旅游介绍上说是很有特色的商业街,但可能是因为商店没有开门的缘故,我实在觉得很一般.东边是住宅区,房
子挺漂亮,但跟比华利山是没法比.西边是商业区,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店.雨越下越大,我们快步赶路,只想找个地方避雨吃午饭.但一路都没有一家店开门,好容易找到一辆公车转到日落大道.立即看到了一家BURGER KING,当时就差热泪盈眶了.进去点了一份套餐,发现裤腿和衣袖已经挤得出水,如果BURGER KING的暖气够足,大概都会有白气冒出了.看看表,已过十二点,想想早上的阵雨已经下够了,下午该停了.于是充满希望的等到两点看看雨点不见变小,只有硬着头皮出来,还好马上看见了一辆2路车,


   只有走车观花日落大道了,路两边的小店也许是某某明星经常出入的地方,车向西,地势渐高,路的左边已是角度颇大的陡坡,看来比华利山不是虚名.一个左转之后树木渐多, 很快看到比华利山的路标, 在比华利山饭店下车对面就是RODEO DRIVE.沿路边都是高高的树墙或是大铁门, 还有些 ARMED SECURITY 的标志, 树木深处是明星的豪宅, 有些所谓的DRIVE其实就是后门的两排垃圾桶.不过娱记们也许能从垃圾桶里找出些爆料呢.高高棕榈树下的大道伸向远处, 密林深处露出毫宅的一角,雕塑和喷泉装饰着宽阔的庭院. 我们想象阳光下漫步这儿一定很享受. 不过雨中也有好处,过往汽车竟有向我们鸣笛说HI的,大概以为我们是明星吧.


    RODEO DRIVE 的北部是居民区, 好象房屋规模不太大, 而且更靠路边, 愿意向我们这些旅游者半展芳容.南边是著名的商业街, 很多知名的品牌,但是装修似乎还没有国内一些高档店豪华,我喜欢的是TWORODEO DRIVE,一条意大利风格的岔路, 很有曲径通幽处的感觉.此时雨点才渐渐零落,但却刮起了大风.幸好一天的行程已结束.

   
   回到旅店看电视发现阵雨变成了暴雨,还引起了泥石流.MY GOD!


第二天 洛杉矶

   
起了个大早去华纳STUDIO, 在好莱坞/VINE 下地铁,走错了方向,但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在好莱坞/GOWER向北看,啊,好莱坞的九个大字毫无阻拦地就在眼前.真是无心插柳.


    华纳的STUDIO在洛杉矶的郊区,坐163看到路右边一排巨幅电影海报就到了,买了下午一点的TOUR,我们又返回去照阳光下的比华利山.天公作美,我们昨天想象的情景变成了现实. 看到了两种风味的比华利山, 这是事先未想到的. 选择WARNER的原因是UNIVERSAL STUDIO 和DISNEYLAND都是半天无法尽兴的,据说要花很长时间排队,干脆看一个纯粹的STUDIO,感受一下电影的幕后.

   WARNER的STUDIO是全程由导游陪同的, 先由一个带着墨镜的小酷哥把我们领过马路到STUDIO的门口,说他酷是因为在过马路时,看着速度极快的来往车辆我们都在老实的等着绿灯,酷哥一来头都不抬,直接就冲了过去,看来有超级司机的地方必有超级行人. 开始是一场小电影,用MATRIX的对白把WARNER最经典的一些电影片段连了起来.然后是一个博物馆,一楼展示了一些电影中的道具和服装,二楼是HARRY POTTER,我也去试了试那个分院帽,原来我和HARRY是同学呢.之后由导游开着电瓶车在STUDIO游览,挑一些STAGE进去参观,有我喜欢的FRIENDS中的布景,和电视中看到的差别很大,原来JOEY,MONICA的公寓和CENTRAL PERK是并排的三间,而CENTRAL PARK只是外面路边的一棵树,布景师,摄像师运用了各种方法成功地“欺骗”了观众.在外景部分,很多房子都只有一面或是背面就是另外一个房子.连树都是假的.


    从WARNER出来到旅馆拿上行李,坐红线到7街换蓝线去长滩,地铁已经跑到地上与汽车并行了,还受红灯管制.没想到长滩这么远, 本想去看日落的, 结果到了长滩天已全黑了, 点点灯光下大海只闻其味, 难辨其形.从长滩坐蓝线换绿线, 再转机场的G SHUTTLE, 洛杉矶的行程到此结束.


DAY3 旧金山

   旧金山大概是除了中国土地之外最有中国气息的城市了.从地铁站里的中文张贴就可见一斑.提到地铁,不能不说说到旧金山那晚在机场的狂奔.这大概也是无车族常有机会碰上的事.从旧金山机场出发的最后一班地铁是11:54.而从洛杉矶出发的飞机晚点,飞机刚停下,已经是11:45了.对机场的路线一无所知的我们从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刹那, 就开始负重狂奔,穿过长长的通道,冲上一层楼梯,跳进机场的TRAM,待到地铁站时,售票机已停止售票,万幸还有个值班员开了张购票证明,再下楼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蹭进地铁时,只剩下喘气和咳嗽的份了.不过我们成功了!


    旅馆在市中心,离中国城不到50米,离UNION SQUARE也就三四个街区.不过旅馆的电梯竟是有铁栅栏门的, 我记得在TITANIC里看过这样的门, 真怀疑是不是进了古董店.

    第一天参加了一个TOUR,其实是为了偷懒.象旧金山这样方便的交通,自己玩也不会太费劲. 因为旅游公司安排的变化,我们在去ALCATRAZ之前有大约两个小时的空闲.看过地图从渔人码头到著名的花街不远. 便沿着陡峭的街道向花街走去.虽然早就对旧金山的街道有所耳闻,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置身于“波澜起伏”的街道, 只“惊心”二字能形容当时的感觉. 那些上坡下坡普通的也有三四十度的角度,更有一些路连走着都有些打滑,绝对超过50度,真不知那些汽车是如何上上下下的.花街被认为是最曲折的街道. 之字形的街道加上45度以上的下坡, 使这儿成为那些有车族一试车技的舞台. 那些漫不经心的驶过花街的是本地人,那些小心翼翼,前瞻后顾的是外地人,这样的车里一般都有人在副驾驶座上摄像,但也有一些在路口探探脑袋知难而退的.


    TOUR 的起点是ALCATRAZ岛, 也就是俗称的恶魔岛, 这儿曾经关押着美国最凶恶的犯人, 现在则是一个国家公园, 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经济头脑. 有一部电影THE ROCK (勇闯夺命岛)就在这儿拍摄的.无形中也为这里作了广告. ALCATRAZ 是一个悬于太平洋上的小岛, 波涛汹涌的太平洋成为天然的屏障.自建成以后有人成功的越狱, 却都葬身于大海. 狭小的狱室只有一个人转身的地方, 囚室之间通道的名字却很美,百老汇大街.我们看到三间囚室的床下都被挖了可容一人的洞, 想象的到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 犯人们是如何挖洞的.这三个人成功的逃出了ALCATRAZ, 却没能葬身太平洋的惊涛骇浪. 正象介绍中说的,没有什么能夺走人对自由的渴望.


    回到渔人码头,开始旧金山市内的游览. 渔人码头上都是卖纪念品的小店和海鲜饭店,很象中国的旅游点.开往市内, 两旁维多利亚式的小楼整齐地排列在倾斜的街道两侧.街角还常有一两家小吃店或是杂货店, 让我想起了中国. 著名的金门大桥也是堵车最厉害的地方之一. 到了金门大桥,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座建成一百多年的桥现在还吸引着全世界的游人,简洁就是美.两座桥柱就支撑起了这座跨海大桥. 当有强劲的海风吹来下, 桥身会有轻微的晃动. 桔红色在阳光下与蓝色的海水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金门大桥的开阔与舒展与海洋如此协调的交汇, 但这种美也产生了社会问题, 自大桥建成以来, 已有1200人从桥上纵身跳下, 很多自杀都是突如其来没有原因的. 现在桥上已设置了求救电话. 原来美也会是致命的.


    晚上从旅馆出来到中国城吃了顿粤菜. 我的那点广东话也派上了用场.拥挤的人群, 狭窄的街道, 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味道, 耳边传来熟悉的中国话, 坐在饭馆里看着来往人群,昏黄路灯下的小店, 思维已经停滞,只有感觉愈发清晰, 过年了,我要回家了.


DAY4 旧金山

    早起坐地铁去伯克利, 在一段长长的过海隧道之后,地铁也开出了黑暗,倒更象是中国的火车. 伯克利在美国公立大学里一直是独占螯头.实在难以想象在小小一个旧金山竟然有这么多顶级的大学, 斯坦福, 伯克利, 还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也不错. 以大学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伯克利小城,校园依山而建, 但建筑倒不算很有特色.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铁门和一个钟楼. 生命科学院的大楼倒很有点古罗马建筑的大气.


    下午回到旧金山去坐著名的CABLE CAR,其实就是有轨电车.但在旧山上上下下的街道上走来, 就别有风味了,北最有特色的路线是POWELL-HYDE,途径花街.每当上下坡时, 售票员便要使劲摇车后的一个摇柄, 车厢内则是一片惊叫.据说CABLE CAR的路线建好时,设计师们费了好大功夫让司机们相信这样的行车是足够安全的.现在CABLE CAR已成为旧金山的一个象征,游客们都要来感受一下这马路上的过山车. UNION SQUARE占据着一个街区, 建成之初象征着城市的体制, 现在代表的是购物中心. MACY’S 的规模很大, 东西也贵的离谱, 一条围巾250元, 看来加州的物价高是名不虚传. 与芝加哥的唐人街不同, 旧金山的中国城位于最繁华的闹市区,街上满是采购年货的人群,不是街的尽头出现的金门大桥的侧影,真以为是在中国呢.黄昏时分, 在中国城里的小广场, 看见打牌的老人, 玩耍的小孩, 最熟悉不过的中国街景.在一家四川菜馆里吃到了久违的酸菜鱼,夫妻肺片,真是大快朵颐.


    尽管计划了一个多月,四天还是转瞬而逝.带着九卷记录时光的胶卷, 带着大雨中、阳光下的回忆, 告别了夜色下的旧金山. 这次我们终于有足够的时间看看机场, 在侯机大厅里竟然发现一组反映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的照片. 不知老外看了会有什么感想.


    飞机离开了跑道, 又要回到现实生活中.人生就象一条单行道,呆在原处的人自然什么也看不到; 埋头赶路, 目不斜视的人就算到了顶点回头却发现错过了许多风景. 人生要边赶路边看风景, 这一路上, 榆荫柳浪, 松涛竹影, 深林幽谷, 飞瀑流云, 万千世界, 美不胜收. 边走边欣赏, 这样的人生才不虚度.



南锡见闻

作者:Ufoermann
来源:未名空间

南锡(Nancy),法国第十大城市,位于法国东北部。

来这儿已经半月有余,闲暇之余,四处溜达,应该算对南锡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对这座城市来个图文并茂的介绍吧。


南锡,名字听的有点耳熟,噢,那不是李金羽曾经待过的地方嘛。

南锡见闻(1)--杂谈
    不过大羽当年的确有点背运,待了大半年,基本上是坐冷板凳。说起南锡的足球,在法甲的战绩并不怎么好,当地人似乎也不不是太热心,比起与其相邻不远的德甲凯泽思劳腾队,名气小多了。不过坐火车来的路上,在沿途的每一个小镇都能见到漂亮齐整的足球草坪,南锡这儿更不用说,有没有人踢球倒不一定,但足球基础设施还是很不错的。

    南锡的人口不是很多,也就四十多万,距离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都在一百公里之内。这些国家大都是申根国家,因此俺有空是一定要去走一走的。不过,这种地理位置同时也意味着此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如凡尔登、马恩河、阿登森林,无一处不是浸透了鲜血、熏够了硝烟的所在。

    1870's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南锡所属的洛林大区和相邻的阿尔萨斯大区都被割让给德国,直到一战结束之后才被收回。当年读中学的时候学过那篇《最后一课》,讲的就是这段历史。来南锡以后曾经和不少法国哥们儿谈到过这篇文章,可似乎谁都不知道这篇“Le cours final”,也许任何一个民族都对自己屈辱的历史讳莫如深吧。不过这篇课文对俺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直接导致俺满怀热情学了一年法语,可当年没预料到自己会来法兰西,结果现在又得从头拾起,天天现买现卖,也算是活学活用吧。

南锡见闻(2)--都市
    南锡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城市基本没有遭受过炮火光顾,所以市区保留了大量的20世纪早期、19世纪甚至17、18世纪的建筑。其实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所有的法国城市都没怎么遭到破坏,一要“感谢”当年“投降卖国”的魏希政府和以后的德国占领当局,由于在一系列的战斗中没有坚守主要城镇,使那种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般惨烈的都市攻坚战没有发生;二要感谢当年四处乱丢炸弹的美英空军,对法国领土机下留情。历史功过,谁予评说?

    南锡市区几乎没有什么高楼,至多也就在火车站那儿有那么几座,因此,城市的天空格外开阔,几乎站在随便什么路口,都能看见远处的山丘和森林,令人压抑的摩天大厦与这儿的天空是无缘的。街道不宽,大多仅供两辆车对驶,和巴黎一样,市中心红绿灯密度奇高,这倒是一个限制车流的好方法。一座座风格独特、装饰着花纹和雕像的楼房随处可见,主人家还喜欢把房屋的建筑年代刻上去,古老在这儿绝对是一份荣耀。许多街道小巷都铺着石头,并禁止车辆入内,在雨中漫步其间,经常能听见高跟鞋敲打石头的声音。

    在大街小巷中,走不多远,总能碰见一座座哥特式或巴洛特风格的教堂;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某个教堂那高耸云天的钟塔。其中,让俺一见之下立时肃然起敬的有Bonsecours(救苦救难)教堂、Cathedrale(大)教堂、Notre Dame(圣母)教堂。每天的清晨,俺都是等隔壁教堂的钟声打七下,再起床洗漱。礼拜日的清晨,每一个教堂门口总是聚满了做礼拜的人们。像所有历史悠久的城市一样,宗教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南锡的最有名的建筑,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广场”--斯坦尼斯拉斯(Stanislas)广场,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广场,一个宏伟的广场。”整个广场面积不大,也就80×80平米,砌满了灰白色的石块,正中竖立一座已经被风雨侵蚀成青色的Stanislas国王(1677~1766)的青铜雕像。

    这位老兄原为波兰国王,曾经当过一阵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的傀儡,后来正牌国王在沙俄军队的帮助下,成功复辟,Stanislas没处可呆,就跑到法国。没兵没地,还比不上的落难的刘玄德。幸亏有个漂亮女儿,招了个来头不小的女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这姑爷当然不能白当,路易十五当然得帮着老丈人,于是也参了战。一场混战,虽然没能帮老丈人夺回宝座,但好歹使废黜的Stanislas保留国王头衔,还把洛林和巴尔两省划为他的封邑。Stanislas对洛林进行了出色的治理,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时他所居住的南锡的吕内维尔宫成为著名的文化中心。

    和所有的独裁者一样,江山初定以后,为了炫耀自己的功德,Stanislas大兴土木,在南锡市中心于1755年建造了这座广场。和谐对称的广场建筑群是由建筑大师埃马纽埃尔·埃雷设计的,市政厅是带有古希腊科林斯式圆柱的大厦,带有六个古典式的楼阁,一座巴罗克式的凯旋门以及喷泉。水池中的雕塑是罗马神话中的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和为他的海仙女祝福的安菲特里。而这里最引人注目、最为出名的是美丽的花边状镀金铁制工艺品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是由波兰王室铁匠让·拉穆尔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精心制作的,从喷泉到20吨重的大门到平台和天窗灯笼式的屋檐,那些精湛的工艺装饰使整个建筑异彩纷呈,金壁辉煌,耀人耳目,也使Stanislas广场成为南锡乃至整个洛林的骄傲,使它闻名于世。

    一日午后,站在Stanislas广场上,西北方向的天空,浓云翻滚,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俺赶在大雨落下来之前拍下这幕风景。南锡的天空,是大自然永恒的舞台。

    广场旁边就是一个颇大的公园--Pepiniere,除了参天的大树和大片的草坪外,公园里有诸多的运动场,俺每个周末是一定要融入到锻炼的人群中去的;还有一个木质雕塑园,里面的雕塑极尽稀奇古怪之能事,作品之一是一条木头堆砌而成的龙;最有趣的是,在这个公园里,居然还有一个动物园,养着猴子、猩猩、矮马和梅花鹿,还有一群视篱笆栅栏若无物的孔雀。

    南锡的名胜所在必然有一个金属半球,阳光之下光耀夺目,的确能吸引眼球(参见stanislas的塑像右前方)。

    俺的笔记本里存满了在京城拍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在科学院院部附近的一栋楼的18层阳台上拍的,满眼是参差不齐、凌乱不堪的楼群。若没有西山那一抹绿色和大风过后湛蓝的天空,北京的天空,可还能入目?那满眼的高楼大厦,可是俺们这座千年古都的未来?


南锡见闻(3)——河流

    一直以来有个爱好——看地图。除了能享受神游八极的快乐,收获之一就是发现几乎所有的有点历史的都市都靠着大海或者有一条河流相伴,这也许因为市镇的起源就是集市,货物的往来离不开交通,而在人类历史上很长时期,水运一直是最可靠也是最方便的手段。

    来南锡的路上,一条运河一直长时间相伴左右,这就是沟通塞纳河的主要支流马恩河和莱茵河的“马恩河——莱茵河运河”。

    安居方能乐业,在南锡找房子,人生地不熟,更何况语言又不过关,颇废了些力气,最后居然在运河旁边找了处不错的宅子。每天去学校,都得通过运河上的一座铁桥,然后沿着河岸走上10分钟,才能到电车站。不过能沿着河走,伴着朝阳或者迎着夕阳,经常还能碰见大模大样一点也不怕人的野鸭子,倒也不觉得无趣。

    运河临岸停泊着几艘已有些锈迹斑斑的驳船,看样子已经好久没有开动了。铁桥附近有一个颇大的码头,那儿有几艘游艇和驳船改造成的观光船,对岸有一座早已破败不堪的炼铁厂,高大的厂房和炼钢炉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当年这个码头就是为铁厂运送矿石的,不过随着第一产业逐渐没落,码头如今是观光客的天下了。一些漂亮精致的公寓楼已经开始在原来的厂区出现,要不了几年,铁厂留给人们的大概也只有附近电车站的名称“Division de Fer(炼铁厂)”。

    从俺住的宅子向东北方向走上100米,就是一条与运河大致平行的天然的河流--Meurthe(默赫特)河,向北注入莱茵河。

    Meurthe河论宽度当然要比运河要宽得多,水量也不算小,但在通过南锡市区的时候,被一条五米来高的水坝拦腰斩断,因此无法行船。河岸边长有芦苇,常见有人在那儿钓鱼。俺随便问了几位,好像战果都不尽人意。在东岸的一处树丛附近的水面上,盘旋着七、八只白色的沙鸥,附近还有野鸭子,那边是个洄水区,应该有鱼儿活动,看来业余选手的确不能和专业选手相提并论。河边筑有不少漂亮的小庭院,尽管样式各异,但相同一点是都在临河一侧开着落地大窗。

    Meurthe河与运河相比,冷清了不少,自然天成的河流由于流量随季节变化,加之七拐八扭,肯定是不如温顺的人工运河便于管理,不受人待见是一定的。根据统计,法国河流中2/3以上的长度是属于运河的,而其周边的德国、荷兰、意大利好像都有大造运河的传统,也不知道欧洲国家是不是也有过与“要想富多修路”类似的口号。随着汽车、火车和飞机的发明,河流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但一座城市的灵魂所系却还是与之相伴的河流。

    记得《中国国家地理》出过一期“河流专辑”,讲到法国对河流的管理是世界一流的。但坦率的说,运河和Meurthe河的水质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后者,水面上经常能见到漂浮的杂物。


南锡见闻(4)--法国人

    法国人喜欢狗,听说巴黎一景就是满大街的狗屎,初听以为是笑谈,到了南锡一看,的确,在人行道上总能看见狗屎。随身带着塑料袋随时准备为狗解决后事的主人有,但不多见。

    记得当初刚到米国,老同学教导说,过马路一定要注意,绿灯行,红灯停,否则很容易出危险。到了法国照此办理,可实际上满不是那么回事。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路上没什么车,红灯照走不误,相比较而言,司机们倒是很遵守规则。听同Lab的Luc说,在意大利,行人过街一不管灯,二不管车,简直和咱们国内一摸一样。

    街上常能看见烟头,大都是抽烟的丫头们随手扔的,而运河中浮沉的酒瓶子也不太可能是自个儿蹦进去的。这乱扔东西的毛病虽然没有北京那么严重,但还是经常能看见。

    南锡的草坪很多,在充沛的降雨的影响下,蒲公英、狗尾巴草、荠菜和人工养殖的草们大家伙儿一起长得蓬蓬勃勃,稍微修剪个样子就完事;不像美国鬼子办事认真,总是将草坪剪得齐齐整整,杂草除得一干二净。法国人的这种马虎劲儿从道路也能看出,在一些小街,常能看见道路修整的痕迹,也就敷衍了事地铺上点石子,甚至连浅浅的一层柏油都省了,行人车辆走上几下,就不成样子。在法国,作为基督教的两大支派,天主教的实力要远比新教强,在1572年曾发生过“圣巴特雷米之夜”大屠杀,三天之类,新教徒被杀三千多人。在尊重秩序和法律方面,新教徒要远比天主教徒做的好,由此在待人处事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法国人的一大毛病是办事拖拉,比起咱们国人有过之无不及。就拿办银行帐号这件事情来说,国内银行至多也就五、六分钟,可南锡这儿俺为了一帐号跑了四次。第一次,是周六下午去的,一看时间表,周六上午只上半天班,周日休息,好像大多数商店都这样,算俺倒霉。周一到了,赶在午饭前到了学校附近的银行,我倒,大门还是关着的,周一全天不上班,回去一问Luc,市中心的银行周一是上班的,好,俺下午再去,排在前面那位也是办个帐号,结果办事员花了1个小时才办完;原以为该我了吧,这位却不紧不慢得收拾整理文件,20分钟后还没完;没法子,换到旁边一法国大妈那儿办,40分钟,没办完,还有20分钟下班,大妈怕办不完,让我第二天早上再过来。第二天到了约定时间,俺直奔胖大妈,一通法语+英语,填了五、六张表格,再一一签上大名,又花了30分钟,但总算是办完了。事后一问别人,办个帐号,一个小时很正常。

    还有一大毛病--懒散,这一点俺倒是很习惯,因为自己就是一懒散的人,不过这懒散也似乎稍微过分了点儿。早上9点到办公室,旁边的Lab没几个人,得到10点钟左右才人气渐旺。11点是“Coffee break”时间,一拨人胡吹乱侃到11点半,各自回办公室,12点多,该午饭了;吃完午饭,快一点半了,五点左右,大家纷纷散去。想多呆一阵子,可以,但7点半之前必须离开学校,否则所有大门一律关闭,出门还得翻墙。周末学校不许上班,否则就是违反劳动法,老老实实在外面呆着。周六还有些商场能开个半天,周日几乎是全体关门,连个菜都没地方买。

    最可气的是,这法国鬼子太扣了,公共厕所很少能看见,就算碰见也是象北京大街上那种收费厕所,地方狭小不说,一次还得掏个块儿八毛(欧元),难怪经常能看见有人在公园的树丛或者街道拐角解决问题。

    曾听说过“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法国人这么多毛病,可他们居然能建设出一个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国家,看来肯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俺们学习的,可到底是哪些呢?俺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黄石国家公园

作者:EYU
来源:未名交友

    之一

    温泉中产生的生命科学革命


   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黄石国家公园地处美国怀俄明洲西北部寒冷的洛基山脉之中,美国大陆分水岭从中穿越。公园占地约89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个长72公里,宽48公里的巨大休眠火山口,因此当地的地质活动十分活跃,公园境内有超过10,000处地热景观,包括热喷泉,热气井,热泥潭和热温泉。独特的地质环境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生态系统,因此不仅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来访观光,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前往考察研究。


   在所有的地热景观中,热温泉以其缤纷的色彩最为醒目。科学家发现,这些多变的色彩其实是生活在热温泉中的各种微生物所造成的。在热温泉的泉眼周围,泉水蔓延成环形的泉滩,微生物沉积在水底形成菌苔。微生物体内有不同的生物色素,有的用于进行光合作用,有的用于抵抗紫外线,因此菌苔的颜色将热温泉妆点为一个个五彩的天然调色盘。


   黄石国家公园的热温泉在泉眼的温度通常都超过80摄氏度,远高于适于光合作用的温度上限72摄氏度,依靠光合作用为生的微生物无法生存,因此泉眼处缺乏微生物形成的菌苔而显得灰暗。然而,在1967年,印地安那大学的布洛克博士发现,在他放在一个叫做“蘑菇塘”80摄氏度泉水中的载玻片上,附着了一层微生物细胞。这是首次发现生活在72摄氏度以上的生物。这种嗜热微生物属于细菌类,布洛克博士将它命名为“水生嗜热菌黄石一号”。这个发现在当时也就作为一个生存温度记录而已,直到十几年后,它才显出了真正的价值。


   在1980年代,随着生化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并分离纯化了越来越多的生物酶,并开始利用这些酶以及其它的新型技术直接对蛋白质,核酸——包括DNA进行切割、化学修饰等加工,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工程从此飞速发展。酶本身是一类特殊蛋白质,不同的酶在细胞内担任各种生理活动,比如DNA的合成和复制主要由DNA聚合酶来完成。绝大多数酶对温度很敏感,在高温下会不可逆转的失去活性。当时在Cetus公司工作的缪利斯博士从黄石公园的嗜热菌上找到了灵感,既然嗜热菌能够在8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生存,那么嗜热菌细胞内的酶也一定耐高温。据此缪利斯博士发明了开创生命科学研究新局面的聚合酶链(PCR)反应方法,使人工大量复制DNA成为可能。


   DNA是主要的细胞内遗传信息载体,具有双链结构,由其中每一条单链及其姊妹链在化学作用下互相配合而成。在细胞繁殖分裂过程中,DNA也随之进行复制,以使每个子细胞都保持同样的一份遗传信息。细胞内的DNA复制由多种酶的协同作用完成,首先将DNA双链分开,然后DNA聚合酶把每一条DNA单链作为模板,合成并配上与其原来的姐妹链一模一样的新链,从而完成复制过程。将DNA分子加热到接近沸腾的温度也可以分开DNA双链,并且不破坏其化学结构。


   缪利斯博士从前人和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嗜热菌的DNA聚合酶虽然在接近沸腾的温度下也会失去活性,然而当温度下降后,嗜热菌DNA聚合酶的活性会恢复,不象其它生物来源的聚合酶那样在高温下不可逆失去活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将DNA与嗜热菌的DNA聚合酶放在一起,首先升温使DNA分开为单链,然后降温使嗜热菌的DNA聚合酶恢复活性,在分开的DNA单链上进行复制,循环重复这个升温降温过程,就能够实现1变2,2变4,4变8的指数DNA增产。这就是缪利斯博士发明的PCR方法。


   这个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次革命,从此科学家得以无限制的对极微量的DNA样本进行复制,进而得到大量的纯质DNA进行分析或用作其它实验的材料。PCR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与DNA有关的分子生物研究的基础手段,包括遗传病鉴别,传染病原(例如SARS病毒)鉴别,人类基因组工程,法医鉴定,亲子鉴定,基因工程食品等领域。


   缪利斯博士本人由于发明PCR技术而名利双收,不仅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而且PCR的专利收益使他成为一个大富豪,从1991年至今,仅嗜热菌DNA聚合酶生产一项,年销售额已经从2亿美元升至5亿美元。然而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国家公园要无偿服务于科学界,时至今日,原产嗜热菌的黄石国家公园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分成,而当年嗜热菌在1967年所打破的生物耐热记录,也在不久以后被在海底发现的113摄氏度下生活的超嗜热菌打破,今年8月公布的在太平洋底发现的超嗜热菌“菌株121”则将此记录提高到121摄氏度。


   只有斑斓的温泉还是一如既往的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游客,以及不断追求新进展的科学家。在嗜热菌之后,科学家们从黄石国家公园的热床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耐热微生物,其中一种能够将垃圾中的多种塑料成分转化为醇类燃料,有希望在将来为人类提供新的能源。也许下一个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又将从黄石公园或世界其他地方的某个热温泉中产生呢。

  之二

  北方的狼——重出江湖

  夏秋之际,每个晴朗的清晨和黄昏,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东北部的拉马尔山谷谷底,东西走向的公路两旁斜坡上,总有众多慕名而来一睹狼踪的游客。他们满脸期翼,用高倍运动望远镜向着南方谷地尽处山脚的草地和灌木丛眺望搜寻,身前齐刷刷一字架开有如大炮般的望远镜筒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入夜,当宿营地的篝火映出飘忽游移的树影时,山谷中遥相呼应,此起彼伏的凄厉狼嚎给黑暗中平添无尽诡迷。


   仅仅在几年前,这还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幕。美国大陆的大灰狼经过19世纪末开始的几十年猎杀投毒,到20世纪30年代,几乎完全绝迹,仅在明尼苏达州北部以及密执安湖的一个小岛上有少量残余,成为濒危保护物种。黄石国家公园地处美国落基山脉北部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交界,当地发达的畜牧业促成了彻底的灭狼运动,到1940年代,大灰狼在黄石国家公园消失殆尽。直到1995年,经过多年的科学调查及准备工作之后,大灰狼才得以重归黄石国家公园。


   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掠食猛兽,狼在野生环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终结者和清道夫的重要角色。通过数十年来对黄石国家公园的美洲野牛(Bison),角鹿(Elk),骡鹿(Mule Deer)和驯鹿(Moose)等大型草食动物种群的追踪观察,科学家发现部分种群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并且种群有过度膨胀的趋势,危及当地的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尽管公园内也有棕熊,黑熊,美洲狮等大型动物,然而美洲狮数量极其稀少,其捕食量不足以影响大型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而熊的食物以植物根茎,浆果为主,很少主动捕杀大型食草动物。科学家推断,由于缺乏象大灰狼这样有效的掠食者,草食动物有病的个体得享天年,有充足的机会产生羸弱的后代或遗传致病的基因,同时天敌的缺席也使幼兽的夭折率大为减低,造成种群过度繁殖。


   基于恢复已经开始倾斜的生态平衡的考虑,以及弥补黄石国家公园多种多样的动物世界唯独大灰狼缺席的遗憾,美国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局于1987年向国会提出恢复黄石国家公园大灰狼种群的提案,并于1991年获得国会拨款,在国家公园局和国家森林局的咨询指导下对放狼归山的后果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听取创纪录数量的公众意见之后,放狼归山计划得到内政部最终签署首肯,并于1994年启动实施。


   恢复已经绝迹的物种需要慎重的考虑。美国国家公园法案规定只有在一个物种被人为消除,将要引进的新个体跟旧有物种几乎完全相同,且国家公园有足够的资源保证种群自行繁衍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做到不对国家公园辖区以外的利益产生严重威胁,方可在国家公园恢复绝迹的物种。狼主要捕食野牛等大型草食动物,通过咨询怀俄明大学的科学家,美国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局预计狼的重归将不会过度减少大型草食动物的数目,对其他物种则影响甚小。与此同时,与当地政府和印地安部落的协商合作保证了大灰狼重归项目在兼顾各方面利益下进行。


   1995秋到1997年,31只从加拿大捕获的大灰狼以及10只来自蒙大拿冰川国家公园的幼狼戴着无线电跟踪脖圈,放归黄石国家公园野外。狼是群居动物,这些狼只很快形成了多个狼群,划地占山为王。虽然由于基金短缺,从加拿大引进更多狼只的计划在96年被迫搁浅,然而这些外来户显然很适合在新环境里生存,两年时间里繁殖了87只幼仔,不少母狼罕见地一年多胎生产,形成足够维持发展的种群数目,保证了放狼归山计划的顺利进行。


   狼的重归显然给旅游者带来了惊喜,从1995年至今,大约有两万游客在黄石公园里观看到狼的狩猎,嘻戏,少数幸运儿甚至亲眼目睹了狼群之间以及狼和熊之间为争夺地盘和猎物展开的激烈打斗。经过亲身体验精彩而真实残酷的自然世界,为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他们从前对掠食动物的反感态度,转而重新认识并关注这些“杀戮造物”。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欢迎大灰狼。当地不少公众,特别是畜牧业人士一直强烈反对狼的回归,不少牧场主认为牲口特别是羊群比起野生动物来更易遭狼袭。尽管黄石公园的巡警利用无线电信号监视着狼的去向并随时驱回可能越界的狼群,而且几年来的跟踪记录也显示出狼群避免接近人类,对牲口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然而在大灰狼回归当地后,不少人准备随时开枪射杀射界之内的任何狼只。


   为了减少狼和牧场主的冲突,一个名为“野生动物卫士”的民间基金会向牧场主保证,按市价赔偿由狼造成的牲口损失,换取牧场主枪下留狼。迄今为止,已经赔偿受损牧场价值21万多美元的259只牛, 550只羊,以及28只其它动物。同时,本着从教育入手的方针,许多科学专业人士和公园巡警走向社会,举办展览,给当地的中小学生开讲座,向大众普及狼的知识,旨在消除社会对放归大灰狼的恐惧。


   狼的回归究竟是否危及当地的畜牧业?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局对此进行了持续考察,并作为大灰狼项目管理年报的一部分,每年向国会和公众发布。根据对狼在黄石国家公园的猎物残骸的研究统计,角鹿占狼的猎物84%,野牛占6%,骡鹿占1%,豺(coyote)、狼(!)、野鹅和其它难以鉴别的动物占9%。在角鹿残骸中,58%属成年,34%属一年以下的幼兽,8%难以鉴定年龄。通过对残骸骨髓脂肪含量的进一步测量,发现狼的猎物大部分都是严重营养不良的个体。这充分说明了狼的长途追捕围猎习性对受猎动物进行了优胜劣汰。


   同时,根据对黄石国家公园周边三州的狼袭牲口损失统计,在2002年共有99只羊,52只牛被狼咬死,而根据一个名为“落基山脉野生动物联盟”的统计,同期被狗咬死的牲口是这个数目的十倍。尽管如此,狼还是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在2002年,为了平息牧场主的不满,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局和当地政府合法剿杀了46头涉嫌咬死牲口的大灰狼,其中包括三个“整编”狼群的成年狼只和幼仔。

  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在黄石国家公园放归大灰狼是一个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然而长久以来人对狼的敌意毕竟比统计数字更生动,更根深蒂固。除了对狼咬死牲口的指控之外,反对大灰狼回归的人还从圣经中找到根据,说上帝为人类造出动物,供人猎取,所以人有圣意的授权可以任意灭绝狼群。也有人指控狼的回归导致狩猎动物绝迹,危害猎人的利益。其他指控者则关注当年通过放狼归山的联邦法案的法律程序,质疑这个法案剥夺了宪法赋予州政府对野生动物的管理权。


   支持放狼归山的一方则在引用统计数字同时,引用圣经反嘴相讥,说上帝也告诫人类不得贪婪,掠取必需之外的万物,同时另出奇招,援引每年200多人在高速公路上撞到角羊而车毁人亡的报告,号召让更多的狼来减少撞到角羊的致命车祸。对于狩猎者的指控,狼的支持者反驳说在2002年,猎人们从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猎杀到超过6万1千头强壮成年角鹿。更绝的是有人利用最近的疯牛病恐慌,引用科学论文证明野生草食动物同样感染疯牛病,形成传播给人类的潜在危险,所以让狼去消灭有病的野生草食动物正是保护人类免受此隐患威胁的最佳办法。


   是耶?非耶?争论一时不会平息。本月13日,美国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局搁置了一项将狼从濒危动物名单革名的提案,决定继续由联邦机构控制黄石国家公园地区“狼权”管理进行一年,而不是现在就下放给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相关机构。官方解释的原因,是怀俄明州上交的接管办法不能有效的保护大灰狼免于重新成为濒危物种。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灰狼的管理将维持现状,直到人们协商出更合理的方案。

 

返回顶端
版权所有:未名空间(www.mitbbs.com)
       未名交友(www.jiaoyou8.com)
编辑部:contact_mitbbs@unkownspace.net
文章版权归其原作者